欢迎登录三晋农民网www.sjnmw.com! 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 | 站内搜索| 联系我们
网站
首页
三晋特别关注: 郑重声明:本网站为面向社会、面向“三农”的公益性网站,免费为广大用户提供信息服务。如对本网所载信息有涉及知识产权方面的异议,敬请赐告,我们将及时删除相关内容!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三晋农民英雄传 >> 民间艺术的神话...
活动预告 更多
1三晋农民网 简介
                    [阅读全文]
三农动态 更多
税务干部探亲记
界头村:红高粱喜获丰收
国家税务总局临汾市税务局 志
山西省大宁县农业机械发展中心
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有效衔接乡
切实巩固脱贫成果 有效衔接乡
余欣荣委员谈 农村人居环境整
乡村振兴战略助力中国经济增长
农业科技 更多
鸡呼吸道病综合症的防治措施
家禽疫病的药物防治法
猪群健康监测法
转基因技术对农业增产增效极为
小麦开春要4防
怎样避免用错农药
蛋鸡转群注意事项
大棚蔬菜安全施肥原则
 

民间艺术的神话

www.sjnmw.com   来源: 崔晓红 饶二保 尤彦荣  已有 1751 人次浏览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——记葫芦大王郑月巴

      脸谱、菩萨、平安如意、奇禽异兽……陈列室里的葫芦艺术多姿多彩,琳琅满目。栩栩如生的剪纸、技艺精湛的布艺……这个看似平凡的农家院落,让无数国内外艺人和专家驻足惊叹。站在艺术品前身体硬朗、精神矍铄、年近八旬的“葫芦大王”郑月巴老先生,兴致勃勃地介绍道:“这幅长8米、宽0.5米的剪纸作品《千辛万苦一袭衣》,是914日《人民日报》“讲文明树新风”公益广告专版刊登的,它展示了棉花从种到收,再到纺线、织布,直至最后缝制成衣的26个艰辛过程,让富裕起来的今人不忘一丝一缕之艰辛、一粥一饭之不易。”另外,还有《十二生肖十二吉祥中国吉祥》已在86日《光明日报》“讲文明树新风”公益广告专版刊出。孙女郑平剪纸作品 《中国梦中国喜》也在96日《人民日报》“讲文明树新风”公益广告专版刊出。

      郑月巴,1935年生,山西省曲沃县曲村镇下坞村人。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美术委员会会员、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员、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会员、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副会长、临汾地区民间美术委员会常务委员、临汾地区年画院特聘画师、曲沃县政协委员、曲沃县工商业联合会执委、曲沃县民间艺术商会会长、曲沃县郑家民间美术社社长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“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”称号,山西省人民政府授予“民间工艺美术大师”称号。一生致力于民间艺术,带领全家取得了骄人成绩。带着好奇与钦佩,我们走近了郑月巴老人。
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技艺超群,誉满天下

      “郑家现在的工艺产品已有五大系列:葫芦艺术、平阳木板年画、剪纸艺术、沥金漆画、布作艺术。”郑月巴老人介绍说。步入郑家,让人瞠目结舌的要数琳琅满目的葫芦艺术。平安如意、奇禽异兽、脸谱、壁挂……一个个平凡的葫芦被郑月巴老人妙手一挥,变成了千奇百怪、五花八门的工艺品,当这些葫芦运用了透雕、浮雕、线刻、等技巧之后彷佛被赋予生命力一般,让人爱不释手。根艺葫芦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,曾得到彭真同志赞赏,后赠与薄一波、任建新等中央领导。葫芦酒具曾获国家专利,让无数人望洋兴叹。《山西日报》曾这样评价:“郑氏葫芦既有着民间艺术的稚拙华美,又有着东方文化的人天感应,更有着历史久远的风尘厚重,神密而又耐人寻味。在南京中国首届民俗艺术节上一举夺得金奖。”

      然而,代表着郑家艺术最高层次的是剪纸。郑家剪纸手法娴熟、意境幽远、栩栩如生、风姿绰约,堪称一绝。郑家三代每个人都身怀绝技,屡获大奖,获得新闻媒体报导,中央领导予以接见。全家为毛主席诞辰110周年所作大型剪纸“伟人风范与日月同辉”为毛岸青、邵华收藏。其中郑平蒙眼和手撕剪纸的绝活更是广为流传,引起轰动。江苏电视台、南京电视台、《扬子晚报》《西安晚报》等多家媒体竟相报道。华夏大地民艺考察第一人管祥麟先生称其为“数亿人中百年不遇的郑平现象”。

      此外,平阳木板版画弥接了历史的断层。沥金漆画被中新社以36国语言加以介绍,《桥》杂志又以“沥金字画新艺术”为题给予报导,各媒体争相报道。布艺、面塑等民间艺术体现了地方特色,风土人情,成为旅游事业中一部分,深受老百姓喜爱。这些工艺品在洛杉矶、法兰克富博览会上备受欢迎,在墨尔本获金奖。
   
    郑家艺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,无论其观赏还是研究价值都受到海内外专家、媒体、爱好者的高度评价。“这一切除了家人的努力,还得益于政府的支持。”老人谦逊有加。早些年经济困难,是《山西日报》、《人民日报》作了长篇报导,领导人把郑家作为旅游纪念礼品纪念品定点生产单位,又制定了一整套支持与发展郑家艺术的措施,挽救了郑
家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岁寒存志,矢志不渝

       自幼酷爱艺术的郑月巴对艺术不懈追求。在工作之余,他办工艺美术厂,发动农民画活动,编辑相关刊物,不辞辛苦奔走在艺术道路上。1986年,郑月巴组织周边十多个国家数百人成立了全县民美研究会。他相信民间美术的开发在社会的发展中具有无限的潜力。郑月巴自己掏钱办培训,挨家挨户辅导农民、举办展览。然而,并不是所有的种子都能够开花结果,因为效益不好,乡亲们纷纷离去。没有抱怨,没有气馁,他总结经验再次创办郑家民间美术社,带领全家用24元起业,踏上了梦想之路。十几年风雨,十几年辛劳,郑月巴面临了很多困境,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。他们的五大系列,千余件作品曾在晋祠长期展出达8年之久,中外游客反应极为强烈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曾拍个人专题片《葫芦王》等。参加多项比赛获奖,如2002年的南京中国首届民俗吉祥艺术节,葫芦艺术获金奖,布作、剪纸分别获银奖,部分作品被东西方艺术家协会、南京大学、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收藏。一直以来,郑家事迹被各个电视台及《人民日报、》《光明日报》、《大公报》、《山西日报》、《山西晚报》等多家媒体报道。

       谈到成功的秘诀,郑月巴老人笑着说:“只要用心地去做,并坚持下去,每个人都能成功。 从小我就对后辈们说`你们生在郑家,就别想着过养尊处优的生活。只有千剪万雕,才能延续艺术的繁华,打造丰富的人生。’”老人的话平实而富含哲理,概括了郑家成功的秘诀。2008726,中央电视台、搜狐及日、韩等国主要媒体云集山西“祥云小屋”第三代传承人,年仅21岁的郑平为大家展示了“盲眼剪纸”的绝活,引得记者们纷纷驻足。8月,郑平应邀参加北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文化展示活动,便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。的确,是风浪显示了帆的本色,是坚持让岁月更具况味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薪火相传,技艺相承

       文化从根上凝聚了民族的力量,传承则保留了文化的源远流长。郑家的辉煌是全家心血的结晶,后辈们掌握技艺,开拓创新,为郑家艺术点燃了新的火焰。二子郑亚清曾获中国农民书画展二等奖、中国民俗风情剪纸展优秀奖。三子郑亚辉被授予“山西省民间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”称号,获全国工贸杯剪纸大赛优秀奖等多项奖。老伴和三个儿媳,在布艺面塑等艺术中,是不可或缺的主力。

       孙子孙女们更是心灵手巧,成绩突出。华夏风韵剪纸艺术展,孙子孙女们获中华巧女奖,中国农村巾帼书画展三等奖,中国农民书画展优秀奖等。郑平、郑瑶各30余幅剪纸作品在中国历史博物馆“中国农村巾帼书画展”中获三等奖。中央领导宋平、耿飚等分别与之合影留念。郑平、郑瑶的剪纸获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童话剪纸大赛优异奖。郑平蒙眼剪纸曾得到英国电视台的采访。2006年一家三代应邀参加省农业厅、省电视台公共频道举办的首届农民春节晚会,现场表演了蒙眼剪纸。

       郑月巴老人说:“刚开始,有很多人不理解,特别是经济困顿的日子里。一般人会想,温饱都不能保证,还搞那些破玩意。那时候,我就下决心,不仅要把他搞好,还要传承下去,要让这些技艺源远流长,成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。”回忆到深处,老人嘴角浮上了笑容,“孩子们不叫苦不叫累,做出的成绩众人所见。我为他们骄傲。”

    在民族文化的天空里,郑家是一只翱翔的飞鸟,羽翼上记载着一路艰辛,一路向前。葫芦大王郑月巴带领全家谱写了一个民间艺术神话。


注:剪纸作品《千辛万苦一袭衣》、
《十二生肖十二吉祥中国吉祥》,请您在“三农文化”栏欣赏。

 
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崔晓红
饶二保/   尤彦荣/

 

上一篇: 已经是第一篇
下一篇:鹿英杰的绵山情怀
 
  返回首页   活动预告   三农动态   重要讲话   农业科技   供求信息   三晋农民英雄传   免责声明   联系我们   友情链接  
 
  版权所有:三晋农民网
联系电话:13903470199 传真:0357-3222228
联系地址:山西临汾 邮编:041000
备案号:晋ICP备13006551号-1  技术支持:建站中国 百色门户网 [管理入口]
本网站使用 IE7+、Firefox 4.0+、Chrome、Opera 以及 Safari 5.1.1+ 分辨率 1024x780 获得最佳体验